中考不再“划重点”,背后深意你读懂了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现代教育报 ,作者现代教育报
全文长 32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近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引发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考试不划“重点”了,没有了考试范围,这传递出哪些教改信号?教师又该注重学生哪些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报邀请到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深度聚焦这一话题。
一、“考什么教什么”变为“教什么考什么”
近日,在教育部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是因为考试大纲的存在导致学校“考什么教什么”,而取消大纲,按照课程标准命题,才能让学校“教什么考什么”,实现毕业和升学的统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和升学两个功能,是中考改革的重点。”吕玉刚介绍,此次出台的“考试命题意见”,就是要通过优化试题结构、合理设置试题难度、推进试题内容改革等措施,来兼顾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毕业和升学两个方面的功能。
2016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中考改革,对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两考合一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和升学,因此此次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是要实现考试在结构、难度和内容上的统筹协调。“此次教育部特别强调,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吕玉刚说。
据记者了解,教育部此举也引发了广大家长和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其焦点和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彻底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也就是说中考的“指挥棒”还在,但是考纲这个“风向标”却消失了。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考将会逐渐淡化应试的痕迹,消弱应试教育的影响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前的中学生学习减负释压,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规范,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中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禁止超标命题、减少机械记忆试题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此,学校要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设定的除综合实践活动外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而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的根本目的和重要意义,就是要求地区或学校要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同时,在命题质量上,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拓宽试题材料选择范围,丰富材料类型,确保材料的权威性,杜绝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取消大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取消考试大纲,对中学阶段的教学实际上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不能将知识面限定在某个大纲范围内,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数学教师张东在采访中表示,建议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领、任务拓展、变式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学科思维、凸显学科本质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应用的,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感悟过程中蕴含的学科思想、积累思维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和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三、未来中考将更加灵活、宽泛
中考“考纲”的作用,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都不言而喻,老师们表示,“考纲”能够从很大程度上给自己的教学带来重要的参考作用,“考什么教什么”是老师们教学中的一贯思维。“考纲是老师教学的指挥棒,因为有了考纲,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特别是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考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只要督促学生重点掌握,就能在考试中发挥作用,这样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减少时间浪费。”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历史学科教师赵老师说。
而在记者走访中,一些教师也表示,之前,中考以“考纲”为主,让师生了解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形式以及考试目标,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和说明。考纲让老师可以依纲靠本,考纲中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和练什么,考纲对指导师生学习,尤其是应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
而此次取消“考纲”意味着什么?相关专家表示,考纲废止以后,对教师与学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是会扩大的,可能在实施初期,有部分老师、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重点。也就是意味着,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或者说是机械的运用,而是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废止“考纲”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试教育。此外,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中考命题将因此“松绑”,以后将变得更自由、更灵活。
专家观点
杜志勇(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学会秘书长、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减少机械性、记忆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提升试题情景设计水平。取消了考试大纲,究竟意味着什么?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
实际上,“考什么教什么”近年来也一直给师生带来一些学习上的困扰,师生感觉学得越来越难,刷题成了常态,以题迎考,以题应考更是成了课堂的目标。而“教什么考什么”是对考的约束与规范,考要符合教的规定,考要根据教的内容,而不能肆意拔高,避免学习与考试的过程最终成为刷题的竞争过程。刷题是“考什么学什么”的一种反应。刷题可以提高分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对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理解,但未必能提升一个人对于学科的喜爱,未必能唤醒并塑造一个人真正的知识素养,也未必能形成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从“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首先,是一种对目前学习考试这对矛盾统一体的改变,也是一种对本真的回归。“教什么考什么”本来就是课堂的应有之义。教什么,这是一种规定性。教的内容,教的方向,甚至教的理念与方法,在课程标准中写得十分清楚。之所以存在考什么教什么的普遍现象,是因为考试带来的人的竞争最终成为了分数的竞争、解难题的竞争,给师生学习造成了一定困惑。
其次, “教什么考什么”还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这种回归不但应该还学生以学习内容的可控性,也还教师以授课内容的可控性。越教越难不是课堂的追求。教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才是知识之于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最后, “教什么考什么”更需要教师有一种觉悟式的改变。教师要肯于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能真正的反思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更关注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改变什么。同时,还需要具有一种正确的课堂评价取向,把什么作为人的成长的标准,是否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需求。
往期精彩
◀深度丨教育的分寸在哪里?日本曾在这上面吃过亏
◀深度丨校长,请你拉那些抑郁的孩子一把!
◀深度丨付永:学习可以像游戏一样让孩子上瘾
◀深度丨一个中国学生的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压根就没有数学!
来源丨现代教育报
编辑丨校长派
出品丨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